金山在线365-从抗大走出的海军将领
你的位置:金山在线365 > 新闻动态 > 从抗大走出的海军将领
从抗大走出的海军将领
发布日期:2025-05-22 09:04     点击次数:200

1949年4月23日,江苏泰州白马庙乡,一群穿着陆军军装的汉子围在一张破木桌前发愁。

为首的是张爱萍,这位刚被任命为华东军区海军司令的老革命正盯着桌上的一张长江流域地图直挠头。

"老张,咱们连条像样的船都没有,这海军司令可咋当?"旁边的参谋忍不住问道。张爱萍把烟头往地上一扔:"没船?那就先把商船改装了!没水兵?那就把陆军弟兄们训练成水手!"

这群"旱鸭子"出身的将领们可能没想到,他们即将开创人民海军的历史。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海军奠基人大多来自一个特殊的地方——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这所被称为"窑洞大学"的抗大,硬是把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工农干部培养成了能文能武的军政人才。肖劲光、苏振华、陶勇...这些后来威震海疆的名字,当年在抗大都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苏振华刚到抗大时闹过笑话。这位红三军团的老兵文化程度低,写字像画符。有次交作业,教员看了半天愣是没认出来。"老苏啊,你这字写得跟鸡爪子刨的似的。"战友们打趣道。苏振华也不恼,天天抱着字典啃到半夜。后来连毛主席都夸他:"工农分子知识化,苏振华就是个好榜样!"谁能想到,这个当初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利索的汉子,后来会成为海军政治工作的奠基人。

海军初创时期那叫一个难。张爱萍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到上海码头拜师学艺。老船工看他穿着军装来学绑缆绳,还以为来了个冒牌货。"首长,您这司令当得可真够接地气的。"张爱萍嘿嘿一笑:"在海上您是老把式,我就是个新兵蛋子。"这位司令白天学航海,晚上啃教材,硬是用三个月时间把自己逼成了半个"老水手"。

陶勇的脾气在海军里是出了名的火爆。1949年英国"紫石英号"擅闯长江时,这位未来的东海舰队司令直接下令开炮。"洋鬼子还以为这是1840年呢?"他盯着江面上冒烟的英舰冷笑。这一仗打出了新中国的威风,也让全世界知道:中国海军不是好惹的!

肖劲光当海军司令那会儿更逗。这位留过苏的老革命发现苏联那套在咱这水土不服,干脆带着参谋们自己搞训练大纲。苏联专家看了直摇头:"你们这是要把巡洋舰当坦克开啊!"肖劲光也不急,慢悠悠地说:"打仗讲究因地制宜,咱们的海军就得有中国特色。"

顿星云从陆军调任海军航空兵司令时更绝。有人问他:"您开过飞机吗?"他理直气壮:"没开过,但老子会学啊!"这位老红军带着飞行员们边打边练,硬是把一支"空中游击队"练成了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海空雄鹰。

赵启民在南海舰队当司令时遇到过这么个事。有次演习,新兵紧张得把炮弹装反了。老赵不但没发火,反而乐了:"当年老子第一次上舰,吐得比打的炮弹还多!"这话把战士们全逗笑了。正是这种"老兵带新兵"的传承,让人民海军在艰难中一步步成长起来。

如今七十多年过去,当年那些在窑洞里啃窝头、在码头上学绑缆绳的抗大学员们早已化作星辰。但每当新型战舰入列时,水兵们总会想起这些老前辈。他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最难的题,用陆军的底子打出了海军的威风。要是这些老革命能看到今天的航母编队,准得拍着大腿说:"好家伙,比我们当年阔气多喽!"

这些从抗大走出来的海军将领们可能不懂什么高深的航海理论,但他们懂得一个最朴实的道理:打仗就是要有股不服输的劲儿。没船可以造,没经验可以学,但骨气不能丢!正是这股子倔劲儿,让人民海军从长江边的小舢板一路驶向深蓝大洋。现在想想,当年那些在抗大操场上喊着口号、在煤油灯下啃书本的学员们,恐怕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将来要指挥的是钢铁战舰而不是战马步枪。

本文就是要传达积极正向的价值观,没有一点儿不好的引导想法。要是有侵权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去处理。



相关资讯